返回
从卫生经济学LTV视角医学检验变迁趋势
来源: | 作者:ivdcloud | 发布时间: 2021-01-03 | 968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公众号的第983-2期文章

前段时间发表《医疗的未来在哪里?这家IVD企业董事长有话说》这篇文章以后达叔加了我微信,然后聊了一下从经济学角度看医疗的问题。我说其实有一门学问叫卫生经济学,讲的就是这个事,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其实很多问题前人都有研究,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结合实际看看检验医学以后会怎么发展。在这个领域又有什么投资和市场机会。


图片


按经济学规律,一个公司或者行业的天花板(Cap)与其LTV(Long Term Value 生命周期总价值)正相关与其边际成本MC(Marginal Cost)负相关。k是行业修正系数,和细分行业特性有关。


 Cap=k*LTV/MC=k*P*T/MC


K值只和行业特性有关,我们无法控制,有差异主要在LTV和MC。LTV又等于P(客单价)乘以T(频次)。


那么这些参数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医疗行为以及相关行业的业绩呢?又怎么决定了医疗的发展呢?





腾讯和阿里




腾讯优势是社交,社交产品有个特点是用户接触的频次极高,也就是T值特别高,但社交软件用户不可能直接支付太高的P值,如果像短信一样付费,用户就跑到竞争对手那去了,当年具有绝对优势的中国移动开发的飞信被腾讯的微信干掉,收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腾讯要做的是提高每次用户与产品接触时直接和间接支付的价值。


腾讯QQ时代做广告和游戏,微信时代还增加了通过支付和九宫格来提升P值的手段,以及对外投资建立生态间接导流获利。



图片



阿里用户每次使用淘宝天猫支付宝时很大概率会购物,所以单次价值是远高于腾讯的。但接触频次明显低于社交,而且越高频的应用特别是涉及网络协同效应的应用迁徙成本也就越高。在前几年的红包大战让微信支付上位,在阿里内部被称作“珍珠港”事件,如果没有高频应用防护侧翼和增加黏性,会不会有第二、第三次?这也是阿里念念不忘社交的缘由。


以上可以总结出LTV=P*T,但在LTV接近的情况下,T要好过P,因为T高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黏性高,用户不容易流失,在红利期不觉得有什么好,但是在存量博弈期,易守难攻的优势就看出来了,也就是俗称的高频打低频。第二是T高容易形成流量入口,容易通过对流量的挖掘和多次利用形成二次曲线。但P高的好处在于可以承受更高的MC,在MC波动的时候不容易崩盘。                    





医疗领域的天花板


 


在医疗领域,T值排列顺序是门诊>体检/检查/诊断>药品>住院>会诊>手术>放化疗。P值排序是手术>放化疗>会诊>住院>药品>体检/检查/诊断>门诊。所以综合来说手术、药品、检验检查是最赚钱的3个环节,而可能成为入口的是检验检查和门诊两个环节,药品虽然高频,但很难产生新的流量,所以不能有效形成入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门诊的频率较高,但是来源按专科进行了分散,而检验检查由于容易标准化、数据化反而可以低频聚合成高频,成为最有潜力的入口。


总体来说,控制了手术、药品和检验检查,就控制了大部分的利润,控制了检验检查和门诊,就控制了患者来源。所以检验检查不但可以制造流量,还可以制造现金流。

检查、问诊得其一者可以得天下,这也是为什么春雨、美年等有超高估值的逻辑。问诊在国内医疗体制内P值极低,互联网体外诊断LTV不低于(2B业务)甚至高于(2C业务)传统实验室。



未完待续......